德育园地
  1. 德育动态
  2. 阳光心理
  3. 安全教育
  4. 法治教育
  5. 健康教育
  6. 家校园地
  7. 社团活动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那就是我爱你”——献给青春期孩子的父母

    发布人:张兴田      发布部门:张兴田      发布时间:2025-10-24 08:24:52      点击率:【打印文章】

    “青春期”,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名词,但是在一些家长的眼里,却没有那样美好:有的爸爸妈妈形容自己青春期的孩子是个刚出炉的板栗,一碰就会炸开;有的爸爸妈妈形容自己青春期的孩子是只刺猬,根本不让别人靠近。
    青春期是儿童生长发育到成年的过渡时期,一般为10~20岁左右。青春期是以性成熟为主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内分泌及心理、行为的突变阶段。青春期既是人格定型的关键时期,又是亲子健康分离的关键时期。青春期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及未来的婚姻观形成等都有重要作用。




    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怎样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我们从日常接触的案例中做如下分享案例均经过化名与改编,请勿对号入座):

    (图1)

    案例一

    小红,13岁,初二。父母抱怨:现在的小红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和父母交流,进门就“嘭”地把门关上了,问她什么都爱理不理的。我们听听小红是怎么说的:爸爸妈妈一点也不了解我,就知道问我的学习成绩。我有什么想法,最近遇到了什么伤心事,什么高兴事,他们统统不知道。所以,我也就懒得和他们说了。系法宝


    青春期亲子关系法宝一

    ——“最长情的告白是陪伴,

    最好的陪伴是倾听。”

    有些父母认为,婴儿时期与孩子建立了良好的依恋关系,到了青春期,孩子不需要像幼儿时期那样陪伴了,其实不然。虽然在生理上孩子日渐成熟,但是心理上发展并未完全成熟,处在这样的半成熟时期,青少年自身就会面临很多冲突和迷茫,所以父母的及时陪伴会给孩子更多安全感,同时孩子会与你分享更多的内心感受与困惑,如果得到回应与支持,会给孩子很大帮助,同时也紧密了亲子间的距离。相反,如果这一时期的陪伴不够充分,就会错失走进孩子内心的时机,会与孩子的情感距离越拉越远。

    上面的案例,父母与孩子间因为陪伴不够,沟通较少而缺乏了解,导致无话可说,造成亲子隔阂。

    所以,我们建议,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需要重视对孩子的陪伴,一起用餐、散步、运动、休闲等,为了解孩子、倾听孩子创造时间与空间,为建立良好亲子关系打下基础,而不是等出了问题才拉着孩子沟通,可能那时孩子已经不愿意跟你说了。

    (图2)

    案例二

    小强,15岁,初三。气鼓鼓的坐在心理咨询室,诉说:我在家里排第四,妈妈、爸爸、小狗、我。妈妈是统帅,爸爸是经济支柱,小狗想干啥干啥,我呢,他们对我只有要求:考到多少名才能去博物馆,考到多少分才能吃肯德基。爸爸妈妈都不爱我,就会对我提要求。所以我也没有好脸色给他们,让我做事就得给钱,煮饭5元、扫地3元……





    青春期亲子关系法宝二
    ——无条件的关爱

    “无条件的关爱”是成熟的爱,不只是以别人为中心,而是照他们的本相接纳他们,不是把期望寄托在他们未来会有什么改变上。就是全心全意希望“让对方成为他自己”。无条件的关爱是人的本能需求,无条件的关爱让孩子具备幸福的能力,无条件的关爱能够给孩子强有力的支持。

    案例中的小强,无疑觉得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我只有学习好了父母才会爱我,所以他体会不到父母对他的爱,感受到的只有要求,所以青春期的他就会开始反抗,开始不满,开始排斥,亲子关系也就不那么和谐了。

    所以,青春期的孩子更加需要父母无条件的关爱,爸爸妈妈爱你,不因为你的聪明,不因为你的乖巧,我们就是爱你,因为你是我们的孩子。这种关爱会满足孩子归属与爱的需要,满足孩子的尊重需要,最终助力孩子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亲子关系也会和谐亲密。


    (图3)

    案例三 

    一位高三毕业生家长气急败坏的打热线倾诉:自己的孩子填报志愿都不和家长商量,擅自就做了主,家长辗转从学校方面才知道孩子填报的志愿。家长伤心困惑:为什么孩子这样排斥自己?


    青春期亲子关系法宝三
    ——肯定与欣赏

    青春期的心理特征有很多的矛盾性: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这些矛盾性会让孩子看起来没那么成熟和可靠,所以有些爸爸妈妈对孩子还是很不放心,希望事事替孩子把关,样样替孩子决定,免得孩子“跌跤摔跟头”。

    案例中的家长,从小到高中一直替孩子规划人生做决定,孩子想有自己的职业选择,家长认为没有前景,不同意,孩子只有以这种极端的方式为自己做主。

    青春期亲子关系不良,有很多是因为孩子在父母那里得不到肯定与欣赏,家长多对孩子的看法不屑一顾,只看到孩子的弱点和不足,这样孩子的自尊心受损伤,自信心受打击,孩子觉得有压力,因而采用拒绝、回避、排斥的方式来对待父母,亲子关系也就难以和谐。

    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就证明肯定与欣赏对孩子有正向积极的暗示。家长们如果也总以肯定欣赏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那么孩子会受到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也会朝着更好的方向成长,和家长的亲子关系也会更加亲密。

    案例中的家长,最后知道了孩子的志愿,心理老师问她“怎样看待孩子的选择?”,家长答:“选的也还不错。”心理老师建议她能回去给孩子反馈,表达自己对孩子的肯定与欣赏,期待这样能对他们的亲子关系有所改善。

    各位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爸爸妈妈们,如果您发现你的孩子越来越独立,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恭喜您:您的孩子长大了,渐渐迈向成熟。我们能做的,是一如既往的陪伴与关爱,鼓励与支持,适当地帮助孩子立界限。相信你们之间的亲子关系也会渐渐更加牢固和紧密。



    “青春期”,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名词,但是在一些家长的眼里,却没有那样美好:有的爸爸妈妈形容自己青春期的孩子是个刚出炉的板栗,一碰就会炸开;有的爸爸妈妈形容自己青春期的孩子是只刺猬,根本不让别人靠近。
    青春期是儿童生长发育到成年的过渡时期,一般为10~20岁左右。青春期是以性成熟为主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内分泌及心理、行为的突变阶段。青春期既是人格定型的关键时期,又是亲子健康分离的关键时期。青春期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及未来的婚姻观形成等都有重要作用。




    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怎样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我们从日常接触的案例中做如下分享案例均经过化名与改编,请勿对号入座):

    (图1)

    案例一

    小红,13岁,初二。父母抱怨:现在的小红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和父母交流,进门就“嘭”地把门关上了,问她什么都爱理不理的。我们听听小红是怎么说的:爸爸妈妈一点也不了解我,就知道问我的学习成绩。我有什么想法,最近遇到了什么伤心事,什么高兴事,他们统统不知道。所以,我也就懒得和他们说了。系法宝


    青春期亲子关系法宝一

    ——“最长情的告白是陪伴,

    最好的陪伴是倾听。”

    有些父母认为,婴儿时期与孩子建立了良好的依恋关系,到了青春期,孩子不需要像幼儿时期那样陪伴了,其实不然。虽然在生理上孩子日渐成熟,但是心理上发展并未完全成熟,处在这样的半成熟时期,青少年自身就会面临很多冲突和迷茫,所以父母的及时陪伴会给孩子更多安全感,同时孩子会与你分享更多的内心感受与困惑,如果得到回应与支持,会给孩子很大帮助,同时也紧密了亲子间的距离。相反,如果这一时期的陪伴不够充分,就会错失走进孩子内心的时机,会与孩子的情感距离越拉越远。

    上面的案例,父母与孩子间因为陪伴不够,沟通较少而缺乏了解,导致无话可说,造成亲子隔阂。

    所以,我们建议,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需要重视对孩子的陪伴,一起用餐、散步、运动、休闲等,为了解孩子、倾听孩子创造时间与空间,为建立良好亲子关系打下基础,而不是等出了问题才拉着孩子沟通,可能那时孩子已经不愿意跟你说了。


    案例二

    小强,15岁,初三。气鼓鼓的坐在心理咨询室,诉说:我在家里排第四,妈妈、爸爸、小狗、我。妈妈是统帅,爸爸是经济支柱,小狗想干啥干啥,我呢,他们对我只有要求:考到多少名才能去博物馆,考到多少分才能吃肯德基。爸爸妈妈都不爱我,就会对我提要求。所以我也没有好脸色给他们,让我做事就得给钱,煮饭5元、扫地3元……





    青春期亲子关系法宝二
    ——无条件的关爱

    “无条件的关爱”是成熟的爱,不只是以别人为中心,而是照他们的本相接纳他们,不是把期望寄托在他们未来会有什么改变上。就是全心全意希望“让对方成为他自己”。无条件的关爱是人的本能需求,无条件的关爱让孩子具备幸福的能力,无条件的关爱能够给孩子强有力的支持。

    案例中的小强,无疑觉得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我只有学习好了父母才会爱我,所以他体会不到父母对他的爱,感受到的只有要求,所以青春期的他就会开始反抗,开始不满,开始排斥,亲子关系也就不那么和谐了。

    所以,青春期的孩子更加需要父母无条件的关爱,爸爸妈妈爱你,不因为你的聪明,不因为你的乖巧,我们就是爱你,因为你是我们的孩子。这种关爱会满足孩子归属与爱的需要,满足孩子的尊重需要,最终助力孩子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亲子关系也会和谐亲密。


    (图3)

    案例三 

    一位高三毕业生家长气急败坏的打热线倾诉:自己的孩子填报志愿都不和家长商量,擅自就做了主,家长辗转从学校方面才知道孩子填报的志愿。家长伤心困惑:为什么孩子这样排斥自己?



    青春期亲子关系法宝三
    ——肯定与欣赏

    青春期的心理特征有很多的矛盾性: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这些矛盾性会让孩子看起来没那么成熟和可靠,所以有些爸爸妈妈对孩子还是很不放心,希望事事替孩子把关,样样替孩子决定,免得孩子“跌跤摔跟头”。

    案例中的家长,从小到高中一直替孩子规划人生做决定,孩子想有自己的职业选择,家长认为没有前景,不同意,孩子只有以这种极端的方式为自己做主。

    青春期亲子关系不良,有很多是因为孩子在父母那里得不到肯定与欣赏,家长多对孩子的看法不屑一顾,只看到孩子的弱点和不足,这样孩子的自尊心受损伤,自信心受打击,孩子觉得有压力,因而采用拒绝、回避、排斥的方式来对待父母,亲子关系也就难以和谐。

    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就证明肯定与欣赏对孩子有正向积极的暗示。家长们如果也总以肯定欣赏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那么孩子会受到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也会朝着更好的方向成长,和家长的亲子关系也会更加亲密。

    案例中的家长,最后知道了孩子的志愿,心理老师问她“怎样看待孩子的选择?”,家长答:“选的也还不错。”心理老师建议她能回去给孩子反馈,表达自己对孩子的肯定与欣赏,期待这样能对他们的亲子关系有所改善。

    各位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爸爸妈妈们,如果您发现你的孩子越来越独立,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恭喜您:您的孩子长大了,渐渐迈向成熟。我们能做的,是一如既往的陪伴与关爱,鼓励与支持,适当地帮助孩子立界限。相信你们之间的亲子关系也会渐渐更加牢固和紧密。



    如有需要,可拨打:

    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

    安徽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热线:96312

    合肥市家庭教育公益服务热线:62612338

    安徽(合肥)青少年服务台热线:12355

    合肥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热线:63688869

    肥西县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热线:17775335055

    肥西县二院心理援助热线:68896656


    来源:肥西心育

【打印文章】